风光自在人心处

拯救我可怜的成片率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之二

前一篇的展品我很喜欢,但是,作为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压轴展品,还是这些石刻了——他们无一不体现泉州中外文化融合发展的当时的社会文化现状,中外的文化都在这里传播和繁荣,同时也在接受着中国文化的汉化。

1. 可能是最压轴的展品——基督教尖拱行四翼天使石刻

先照搬下博物馆对这个石刻的细节说明(从上开始):

壶门形制(整个石刻的外观的形状,类似壶):壶门形制是佛教建筑中常见装饰,有吉祥之意,又象征着『天』

山行冠(天使的头部戴的部分):是佛教造像常见的头冠样式

飘带(天使翅膀的上方的飘带):最初来自西域,对佛教文化产生影响,并演变为中国古代女性服饰的组成部分

四翼造型:在古代两河流域文化中十分常见,而两河流域又是景教(基督教)最早的传播中心,四翼天使最有可能来源于两河流域文化

云肩(天使上衣的肩部,有类似祥云纹纹饰的部分):蒙元时期的流行服饰,是世俗元素融入宗教文化的体现

璎珞(天使上衣的十字上方的斜四边形装饰):本来是南亚次大陆贵族的身体装饰,后成为佛像颈间的装饰

莲花十字(天使上衣上的十字):莲花十字是佛教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结合,成为景教在东方传播的主要标志

趺坐(天使的坐姿):是趺(fu,一声)坐是佛像的坐姿

云气纹(天使坐的祥云):云气纹是与道教神仙思想密不可分,但在基督教中也用『云彩』作为天界人间穿越的象征。这里的云纹采用中国传统的朵云纹样,又契合了基督教思想

————以上来自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详细解释,复制下来————

压轴就是压轴,这个简单的石刻融合了多少种文化!景教、佛教、道教、中国文化、世俗文化、南亚的文化——都在一个石刻交融!可见当时的泉州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镇,文化是多么的包容和繁荣。博物馆的说明已经十分具体了,我就不继续吹这个石刻了(这个介绍我读一遍佩服一遍)

2. 刺桐十字

上面基督教的石刻上有个莲花十字,这个是另一个非常著名的刺桐十字。泉州的刺桐十字和莲花见证这基督教在这个地方的文化传播和交融~

关于刺桐十字,下面还是复制下来源:

『1905年西班牙天主教传教士任道远在泉州奏魁宫又发现一方胸前与头上均有十字架的基督教天使石刻,后来这方石刻照片被法国学者伯希和公开发表后,引起了很大轰动。1954年英国著名学者约翰·福斯特的文章"刺桐城墙的十字架"在《英国皇家亚洲学会杂志》发表以后,不仅再度引起欧洲史坛的轰动,而且"刺桐十字架"这一命名从此成了全球基督教文物的专用术语。』

3. 元·印度教恶魔石构件

身着中国古代的服饰的恶魔....头上短圆尖的角、圆润鼓鼓的脸颊甚至有点可爱的味道

4. 印度教石刻

下方是印度教的神(名字忘记了...),重点是上方的蝙蝠(恶魔?),这个纹路和尖尖的耳朵,蜜汁可爱...

5. 印度杂耍石刻

评论
热度(1)

© Annie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