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自在人心处

拯救我可怜的成片率

圣彼得堡-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终于写到国博的画的部分了。其实是回来了之后才去了解了俄罗斯巡回前画派和巡回画派。错过10个亿可能就是这个感觉吧......了解不够真的错过了很多。

缺少对背景和历史的足够认知,更多是浮于表面物质性的观察和思考,画幅大小和精湛的画技固然是值得惊叹和赞扬的,但是画作为作者们的精神的窗口,从中体现的他们高贵的精神和追求,才是更加值得学习的。推荐下B站杨琪先生的《名画百幅赏析》,适合入门,先生的风骨很赞。

顺便一提,国博的明信片真是推荐。价钱公道,印刷质量很好,画面细节保留完好。记得一张平均在2-3块,简直是良心。要说不足就是种类太少了,只有特别出名的几个(镇馆之宝的几个竟然也没有),画有那么多,各个都经典,能不能再来些(笑)

馆藏画作非常非常丰富,只在里面待了4个小时到闭馆,完全不够看。走马观花算是过了一遍。即使是有语音导览,也还是错过了很多很多,留下的算是真的沧海一粟。这里放上其中更少的一部分做个备注。

先作为背景备注-关于俄罗斯的巡回前画派和巡回画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巡回前和巡回画派产生于当时社会动荡、阶级矛盾突出、社会变革剧烈的俄罗斯社会环境。这种环境下,有志的画家们绘画的主题不再局限于圣经神话、古希腊罗马故事、圣像画等等古典主题,而出现描绘俄罗斯现实人情——比如讽刺落魄但自视甚高的贵族阶层和没有涵养的暴发户、同情生活充满苦难的底层人民、表现对国家民族未来的担忧和关爱、抒发对自然环境(俄罗斯国家本身)的赞美等等。

以前俄罗斯的艺术事业都局限在贵族、官僚、皇族阶层中,受限在宫廷、学院等等地方,普通的民众很少能接触的到。不满于皇家学院毕业作品主题仍然是脱离现实的古典主题,14位学生主张艺术需要反应社会现实,愤而退学。在克拉姆斯科依(代表作:一个陌生女人的肖像-安娜·卡列尼娜的原型)的组织领导下,艺术家们首先为了突破艺术垄断,改变由皇室和贵族垄断艺术、左右评论的状况,主张将作品送到莫斯科圣彼得堡之外的地方进行巡回展览,以便使更多的人能够欣赏他们的作品,主张“让俄罗斯了解俄罗斯的艺术”。这群有志画家成为了巡回画派。而巡回画派成立以前的那些,同样也反映当时俄罗斯的社会现实的艺术家们被称为巡回前画派。这一时期的艺术是俄罗斯艺术的明珠。

现在回归正题。


1-3 神像画 天使米凯尔&耶稣&天使加百列

东正教对俄罗斯的影响不必多说。国博第一部分展厅就都是神像画。

第一部分的展品当时的确是花了功夫去记,结果后面越来越多,前面的记忆就被冲淡了(苦笑,算是给后面去冬宫提了个醒,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其中最印象深刻的就是1-3的米凯尔Michael&耶稣&加百列Gabriel了。

穿过了几个神像画的展厅,走到最底部,整一片红色的墙壁,各三分之一处悬挂着1幅画。通过特制的油让画作不在悠久的时间中褪色。

最左边是战斗天使米凯尔,上帝身边的首席战士、天使军最高统帅,常常是身披红色。很多米凯尔的形象是手持着剑。

中间是象征三位一体的耶稣,手持圣经,仿佛在传播上帝对人的教导

最右边是加百列。加百列是上帝旨意的传播者。圣经中会出现在先知的面前引导先知。常常是身披绿披。手持镜子。

4. 橡树林-伊·希施金

伊·希施金是俄国巡回展览画派最具代表性的风景画家。手下有很多描写俄罗斯森林、广袤的地域等等自然风光的作品。国博就有很多幅,这里只放橡树林,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国博也有这个的明信片,也收了几张。

站在画前,俄罗斯橡树林那种充满明亮的生命力、和雄厚的力量感、自然的壮美和生气就迎面扑来。硬要说的话,其实画面沟通并没有那种规矩的对称啊或者经典的中心论。但就是这种看上去近乎随意豪放的画面构成,仿佛就是我们直接踏入森林中,眼前就是这样自然无序,恣意生长的橡树。

最前面的三棵主橡树,大而粗壮的树干、从大地中雄壮的拔出。但是树树不同,最左边的一棵稍细,而且上部稍弯,上部繁盛的枝干有被折断的痕迹,似乎跟画面最右下的草间小路形成呼应-保留了人类活动的生气(虽然整个画面一个人都没有);稍远一点的橡树更为笔直、更远的那一棵虽然被前面这棵给遮挡,但是露出来的部分和这一棵一样粗。这种对比-空间的营造感一下子就让树的粗壮和距离感立体了起来。这三棵的背后,还有更加广袤的森林和橡树,更加增加了画面的深度。而且稍远方的树林和最近的三棵树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中间还有部分的蓝天露出,又显出了广袤之感。画面一下子就深远了起来。

光影的处理真是绝妙。树干上深浅不同的黑灰色-斑驳的树皮显示他们饱经风霜,它们是大自然在树干上的生命的笔触。枝叶上被遮挡的地方和树叶浓密的地方是更浓更沉的绿色,对比着没有怎么被遮挡的树梢部分浅浅的绿色,这种层次感。前三棵树高高的影子直接打在小路上,延伸到画面之外,凸现树木的高大雄伟。

光影最喜欢的是这里:除去最前面占画面主要地位的三棵橡树,最接近观众视角的是位于画面最靠近左边的一棵橡树。这棵橡树描绘的地方和前面三棵有些距离,中间甚至还有个小水洼的一角。加上右边都是没有树木、阳光直射的空旷地带,上方露出来的蓝天——这些都让这第四棵橡树和前面三棵的距离变得长了很多。但是,仔细看这第四棵橡树的影子,却直接延伸到了前面三棵树中较远的那棵的树脚下——从这个影子上就可以感受到这第四棵橡树的高大,即使它的树冠被遮挡住了。所以那没有被遮挡的部分、甚至看上去有点低矮的主枝干,一下子变得高大很多。

作品第一感觉是这种称得上是豪放痛快的生机勃勃。但是我一直很难用豪放或者雄伟来形容这个作品。如果用豪放来形容我们主题是雄奇险峻的水墨山水画、或者是笔触奔放粗犷的墨竹墨梅图,我可能没有一点犹豫都没有。

作者的笔触仍然是细腻的写实的,由粗到细分叉的橡树枝干,一片片的橡树叶子,延伸到远方的草地,连近处的叶子,仔细看也是好几种颜色搭配描绘,有的深绿有的浅绿有的黄绿。在画面最近的地方,小路的两侧是仔细描绘的小草和小花。相对粗壮的橡树,它们又是多么的纤细柔美。感觉到希施金描绘这里的时候心中仿佛是溢出来的柔和和关怀感。

这是一曲对自然的讴歌。

PS:这种类似刚中有细的感觉,跟俄罗斯歌、尤其是苏联时期的战争歌曲给人的感觉很相似。要说最类似的就是Lube的《Восточный фронт》——前面都是描绘战争生活,歌词的意象也是闪电啊暴雨啊雷啊部队这样的,然后最后出现喀秋莎的时候真是惊艳——『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那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她在歌唱草原恩雄鹰』。这首真是好听,推荐。



5  before the wedding-Firs ZHURAVEV

这个就是很典型的、巡回前和巡回画派的对当时俄罗斯社会黑暗和矛盾的揭露和匹配的主题了。

主题before the wedding,直接表示了画面的背景,这位年轻的女子身披白纱,打扮的非常美丽-她要结婚了。但是她却跪在地上双手颜面,哭泣悲痛不已——这并不是一桩她期待的婚约。

看看周围人的表现:

父亲侧身望着哭泣不已的新娘,一手握着圣经,另一只手攥紧了手中的手帕,面部表情十分凝重,他对女儿的行为很生气,仿佛下一秒就要斥责她。背景墙上的圣像画都说明这就是个传统的东正教家庭。

父亲边手捧器物的是母亲,低下头看着女子,旁边的妇女捏紧了身上的披风。

衣饰打扮好像是伴娘的女子,搂紧了身边的伴郎,紧张和痛苦的情绪也传递到了她那里

红衣的小女孩双手重叠,捏着自己的手指,脸上的表情是不解,她还不理解为什么新娘会在大喜的日子哭泣。

画面中弥漫者痛苦的情绪,和wedding应有的氛围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个画让人很容易联想到普基廖夫的《不相称的婚姻》。同样是不被当事人期许的婚约,哭红双眼的女子被嫁给年迈的贵族老爷,两情相悦的男子却只能在背后愤怒。

类似讲婚约的还有菲多托夫的《少校求婚》。主题和寓意发人深省,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的无情披露。值得一看。这里就不多说了

6 斗兽场的苦难基督徒们-康·德·弗拉维茨基

早期基督教刚开始传播的时候,和罗马产生了比较冲突的矛盾(比如杀婴和生活观上),崇尚上帝和耶稣教诲的基督教徒在罗马被迫害。比如会把基督徒们被罗马帝国的军人们带到斗兽场,逼迫他们和野兽进行斗争,作为娱乐节目。这里描绘的就是基督教徒从斗兽场的地下通道带上斗兽场的场景。

光线从左边的门射进通道,上方有两个处于黑暗中的罗马士兵,身着铠甲手持长矛正催促着基督教徒赶紧上场受死。

最左边是衣衫褴褛、手中紧握着十字架的基督教徒,他不畏恐惧,一只脚已经踏在了台阶上,准备走向斗兽场。老人的另一只手拉住了小孩,小孩正在挣扎着扭头看自己摔倒在地的母亲。母亲怀中的稚儿也被摔到了地上。旁边一位瘦骨嶙峋、衣衫破烂不堪、甚至站都站不稳的驼背老人,正伸出准备去扶起母亲和稚儿。他有着悲伤的双眼,背上胳膊上青筋毕露。

画面中一位披着红头纱的女子半直起上身,双手揽着母亲的脖子,虔诚地亲吻着她的母亲(画面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个动作表现的张力,她并不是完全倒在地上,而是伸起上身,努力去够母亲的脖子),仿佛在做最后的告别。她披着黄纱的母亲的神情在一片混乱中显得尤为安详。一位罗马士兵甚至抓住了她的后背,想阻止她、赶他们上去,士兵肌肉凸起的手臂显示了他有多么用力——但是母亲的神情仍然是安详的。她弯下腰,伸出自己的脸颊,接受女儿的亲吻,同时一手揽着女儿;她的另一只手被儿子紧紧抱住,仿佛这就是他最后的依靠。母亲、女儿和儿子的不同表情和动作,让人不仅对他们的遭遇深深的痛心,也为家人之间无限的关爱和支撑而动容。

紧接着右边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他的怀中有一位惊恐绝望的女子,可能是他的女儿,老者低下头,一手揽住女儿,在她耳边说着话,仿佛是在宽慰她,又仿佛是在告诉她上帝的教诲。

老者右边是一对男女。女人一脚踮起、惊恐的躲入男人的臂膀中,牢牢的抓住他的臂膀。男人低下头,这是他们在一起的最后的时刻。

作者对这个瞬间的人物的动作和表情描绘的非常细腻,值得在这个画前仔仔细细分析每一个人都不同的人性情感——对上帝的虔诚信仰、母子之间、家人之间、爱人之间的爱和依赖、人人之间的爱和关怀、末日前的绝望和愤怒......衣衫褴褛物质条件处于被逼迫的基督教徒这里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和身着铠甲但是却是压迫者的罗马士兵,不仅是光影上的对比,更是人性的对比。


7-8 wave-伊·康·艾伊瓦佐夫斯基

很喜欢的伊·康·艾伊瓦佐夫斯基的作品,国博有好几副,都非常值得看。《九层浪》和《WAVE》这两个的明信片国博也有的买。《九层浪》是评价最高的作品,可惜照片拍残了,这里就只放wave这一幅了。克拉姆斯科依曾称艾伊瓦佐夫斯基为“大海这一宽广空间的第一颗星星”。艾伊瓦佐夫斯基有很多描绘海洋主题的绘画。他的画作既显示了自然、大海的力量,同时也充满着人类挑战自然中显露的人的光辉。

特别放了两张图做个对比。一人高的画框在你面前的《九层浪》和《WAVE》,那汹涌奔腾的海浪,就在你面前——让人切身体会到自然的力量。看那汹涌的波涛、明暗不同的海水、高耸的浪头和渐渐沉没只剩下桅杆的船、渺小的逃生板和人——强烈的展示了自然的力量和强大,但是也有人类不畏自然的勇敢。


9 白嘴鸦飞来了-萨符拉索夫

《白嘴鸦飞来了》被誉为俄罗斯现实主义风景画的最高成就之一。其实我是回来做整理的时候才发现这副画这么著名(笑)——它被誉为是俄国风景画的里程碑。车尔尼雪夫斯基把它与柴可夫斯基的钢琴组曲相媲美,斯塔索夫说它具有俄国现实主义的划时代意义(以上来自百科)。

不过我在国博看到的这个比网上的《白嘴鸦飞来了》,树梢上的白嘴鸦少了几只......好迷......但是画上的备注也的确是《the Roofs Have Arrived》-SAVRASOV

嘛,因为少了些白嘴鸦,那就当这幅是那幅的更早春了,表现的主旨没有变化(笑)

要用中文来形容这幅画,大概就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吧。画面上大地仍然布满了积雪,树干光秃秃的,但是地面上、树梢上已经有几只象征春天的白嘴鸦,远处的天空中也有几只正在飞来;再仔细一看树梢和地上的低矮植物的枝头已经有着一点点的芽——春天已经不远了。

这个描绘的是卡斯特洛姆省乡村的早春。在巡回画派的展览中,我觉得这个题材是非常贴切的。『让俄罗斯了解俄罗斯的艺术』,白嘴鸦正是普通的俄罗斯人民每个人都熟悉的对春天的意象;这种虽然天气仍然气温寒冷,但是已经展露出点点春天的气息的喜悦也正是要度过严寒的、每个普通民众会体味到的喜悦。这幅画让普通民众知道艺术离自己如此近,实现了巡回画派展出的目标。

艺术作品在作家和观众的心灵相通时产生的完成感和共鸣,也是让这幅画获得如此高评价的原因吧。萨符拉索夫也是希望借着春天即将到来,来表现虽然现在俄罗斯的社会环境非常的严酷,但是自己仍然对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抱有希望的吧。

这些成为俄罗斯历史璀璨明珠的巡回画派的画家——他们不再仅仅是神化典故、不拘泥于经典中的圣人和英雄,也不再是为了皇族宫廷的需要而只描绘天下大统盛世安康,而是着眼于现实和生活,承认现实的矛盾,同时不失去对国家对民族的爱:

现实的自然可以是生机雄伟、可以是平淡秀丽、可以是令人恐惧的、可以是令人喜悦;现实的人民可以是各有特点、各有人性的——他们有的挣扎活在困苦的生活环境中,有些不畏艰辛也要和生活和自然斗争,有的即使艰苦生活中仍然闪耀人性的光辉,他们有光明的一面也有不光明的一面;社会矛盾也是不可忽视的,可以是揭露现实的讽刺,可以是表现现实残酷的悲伤和无助、可以是表现生活进步的开心,可以是表示对未来的憧憬......

我想巡回画派的之所以成为历史的明珠也和他们的这个坚持这些宗旨有极大的关系。

中国古话:堵不如疏。一切的问题不正视或者希望其他人也无视这个问题,问题永远也是解决不了的。现在也面对重重矛盾的文化问题,虽然现在就是一直堵.....哎,刚好又写到这里,多聊两句。


10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列宾

列宾——巡回画派中最辉煌的明珠。

这副是也是国博的镇馆之一了。各种美术讲解、网上的讲解都很多很全,对画作分析的也很透彻了。这里我就不做笔记了。

相比其他的巨幅画作(国博有很多真·巨幅,尤其是同为镇馆《国务院会议》——真的超大,占据了整个房间的一正面墙,而且房间入口是下沉式的,需要从楼梯上下来才能走进这个房间,一下来整面墙的这个画给人的冲击真是难以忘怀),《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显得相对小。但是意义深远。


评论

© Annie | Powered by LOFTER